|
经常有人咨询,用人单位在调整岗位安排后,劳动者拒绝配合,用人单位是否有权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要为此支付赔偿金吗?本文将深入剖析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操作中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考量,为大家提供参考。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在符合必要性、合理性以及正当性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调岗调薪。
所谓必要性,即确实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合理性,即调整后的工作岗位,对比原岗位跨度不大,工资待遇等劳动条件较之前基本保持不变,甚至提高;正当性,即调岗的目的是正当的,不存在逼迫员工离职等恶意目的。
又据《劳动法》第三条的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当用人单位依法依规作出调岗决定后,若劳动者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其行为实质上构成了对劳动纪律的违反。该条款明确规定劳动者应遵守劳动纪律,因此,用人单位在此情况下依据内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中的相关条款,采取包括解除劳动关系在内的管理措施,具有法律上的正当性。
既然是合法解除劳动关系,自然也就不存在支付赔偿金的问题。
既然用人单位有权依法依规调岗,而劳动报酬作为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调岗的同时是否有权调整劳动者的薪酬呢?如果劳动者同意调岗但不同意调薪怎么办?
用人单位调岗所用最多的理由就是劳动者不胜任原岗位,在此前提下用人单位可以进行单方面调岗。作为完整的岗位管理权,自然也包括劳动者履行新的岗位薪酬标准、新的考核办法等。
劳动者因不胜任原工作而被调整到新的岗位,按照“同工同酬”的基本规则,其薪酬自然当根据新岗位的标准确定。
但用人单位调岗也不是说想调就调不受任何约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用人单位应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胜任现有工作岗位,即该劳动者确实不能按照单位的要求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任务或者同工种岗位人员的工作量,在实践当中需要以“岗位说明书”“目标责任书”等文件予以佐证;
2、调整后的岗位应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技能相适应,保持一定的合理性。有明确的岗位职系和薪酬对应标准。若无制度规定和合同约定,调岗后的薪酬标准应当协商确定,而不能由用人单位单方确定。同时用人单位须与劳动者对新的岗位与报酬标准进行书面确定。

|
|